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【零失敗聖誕點心】芬蘭聖誕風車酥




芬蘭聖誕風車酥,是芬蘭人聖誕必吃的點心,但其實非。常。簡。單。

如果說甚麼聖誕點心是30分鐘之內就可以從做到端出來,那就是這一道了!!!
這是芬蘭在聖誕節時,一定會吃的點心,芬蘭文叫做Joulutorttu,我就翻譯為聖誕風車酥吧。今天位各位介紹兩款不同作法的聖誕風車酥,這種極為簡單的小點心,號稱手殘媽媽也可以跟孩子做的點心,您一定要試試看!!!

這個看起來表面效度極高的點心,其實真的超簡單,只要兩個材料,就可以開始做了
材料:1. 市售起酥皮(酥皮濃湯上的那個皮) 
            2. 果醬 (是的,材料就是這樣,我真的沒騙妳,真的可以開始做了,不要懷疑!!)
(果醬建議葡萄、草莓、橘子,我也用過柚子茶醬,不建議用巧克力與花生這些有油脂的果醬)
            3.如果要表面看起來金黃,可以加上蛋液(蛋打好烤前刷表面)
            4. 如果想要看起來有下雪的感覺,可以在涼了之後撒上糖粉
             (3.4.如果沒有都沒關係,因為成品也不會真的差多少XD)

【風車酥簡單版】

風車酥簡單版,先將市售起酥皮(酥皮濃湯上的那個皮)剪成4個正方形。稍微在室溫中放一下,手把酥皮折起來不會斷掉就可以了。再由小正方形的四個對角減一條線(不要剪斷喔)。
步驟一先將市售起酥皮剪成4個正方形。稍微在室溫中放一下,手把酥皮折起來不會斷掉就可以了。再由小正方形的四個對角減一條線(不要剪斷喔)。

中間放一點任何你喜歡的果醬(我都是看冰箱中剩下的,哈),然後將四個角黏起來。
步驟二中間放一點任何你喜歡的果醬(我都是看冰箱中剩下的,哈),
然後將四個角黏起來。

也可以把果醬放在黏好的酥皮上,過程小孩完全可以幫忙!!!

【風車酥進階版】

風車酥進階版:簡的方式不一樣,在正方形之內剪一個較小的等邊正方形(但是不要剪斷喔)
步驟一剪的方式不一樣,在正方形之內剪一個較小的等邊正方形(但是不要剪斷喔)
中間一樣放果醬,然後把四個角折向中間
步驟二:中間一樣放果醬,然後把四個角折向中間


好了!兩種聖誕風車酥可以進去烤箱烤了。我建議的溫度是180C 15分鐘,但主要就看酥皮有烤到有點焦黃就可以囉
好了!兩種聖誕風車酥可以進去烤箱烤了。
我建議的溫度是180C 15分鐘,但主要就看酥皮有烤到有點焦黃就可以囉

噹噹~~~ 烤好了!!!!!

涼了之後,灑一點點糖粉,就是完美的聖誕風車酥了!!!!




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孩子,你為什麼慶祝聖誕節?


這是篇不討喜的文章、有點掃興的概念,但這個問題這幾天一直在我心中盤旋、揮之不去。幾經思考之後,還是想在聖誕節之前,與您分享一個另類的概念。

最近大家的臉書都被聖誕快樂的字眼洗版,朋友中有許多親子同樂的溫馨畫面:聖誕裝置、聖誕禮物、聖誕老人等。整個台灣從北到南無不浸淫在平安夜、聖誕節的歡樂氣氛中。理性思考時,我們都很清楚聖誕節是商人的把戲,對於許多零售業來說,聖誕商機可抵半年的營業額,所以商人「慶祝」聖誕節,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雖然知道那是商業手法,但說實在我也挺喜歡那種冷冷的天氣中,聽聽溫暖的聖誕歌曲、吃些高熱量的甜點與美食、與家人聚在一起的那種感覺。所以也在商人的催眠之下,也計畫買些巧克力、美食做頓好吃的晚餐。

親愛的孩子,你為什麼過聖誕節?
圖片來源:吳聖麟

其實聖誕節前幾週,孩子就讀的幼兒園就開始佈置教室、準備與聖誕節相關的節目,也舉辦了一連串的聖誕節慶祝活動,我想這也是全台灣所有幼兒園最近教學活動的縮影。我也能夠了解幼兒園中對於聖誕節的慶祝準備與安排,畢竟在幼兒階段是最有本錢與機會,體驗各種時令與節慶的種種活動。但我忍不住注意的,是孩子在台灣這個社會與學校的脈絡中,孩子對於慶祝聖誕節的詮釋


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

芬蘭,一個很有種的國家

走過艱辛的過往,才有驚豔的芬蘭
(本圖片有版權,盜用將追究侵權)

近年世人對芬蘭的印象,大多脫離不了高科技、高福利、高品質的教育。但很少人看到這個民族血淚交織的過去,其中芬蘭民族特質的最高境界,就是"Sisu"。

Sisu是芬蘭文,意思有點像是面對事物時能勇於承擔、面對、解決的心理狀態。如果翻成英文我會翻”guts”,翻成中文我會翻有種。翻譯是可以隨便翻的,但Sisu背後所代表的意涵,卻是在芬蘭不堪回首的歷史中被建構出來的

芬蘭早期是瑞典城邦之一,受瑞典統治600年之久,但在瑞典統治期間,俄國不時虎視耽耽望著芬蘭,垂涎這塊看來似乎唾手可得的領土。1917年芬蘭終於脫離瑞典獨立,成為一個自有主權的國家。然而在二次大戰期間,蘇俄入侵芬蘭,爆發了冬戰與續戰兩場重要的戰爭。在冬戰時,芬蘭人口少、資源不豐,面對巨大的俄國敵人,卻以簡單又巧妙的方法,擅用芬蘭當地的資源以及芬蘭人適應極地氣候的特質,把蘇聯紅軍打的落花流水。然而芬蘭的資源終究不敵紅軍,於是芬蘭與俄羅斯簽下割地條約。割讓了芬蘭1/10的領土給俄國。在那段期間,有約42萬芬蘭人被迫由東芬蘭離開自己的家園。


芬蘭sisu。圖片來源:http://www.arhlabs.com/dos-dias-y-dos-noches/finland-flag/

芬蘭,在開始努力捍衛自己得來不易的主權,並運用智慧與巨大蘇聯一博。冬戰固然贏的漂亮(芬蘇傷亡比是1:10),但他們很清楚的知道芬蘭的整體資源是無法與蘇聯長期抗戰的。所以務實地簽下了不平等條約,割地、搬家。在這個受屈辱的過程中,他們雖流淚、但只務實地求國家主權的安定

之後因記取俄羅斯入侵的慘痛教訓,芬蘭就與德國結盟。但因為不幸交到這個戰敗的盟友,所以芬蘭在二次大戰中也是戰敗國家,必須支付巨額的賠款給蘇俄。此時的芬蘭,又面臨一次空前的大挑戰。一個以輸出木材為經濟基礎的國家,要如何支付賠償呢?此時的芬蘭卻將危機轉化為契機,與俄羅斯協商以金屬製品作為賠償方式,在賠償的同時也發展了芬蘭的工業。在6年之間支付完了高達6.2億美金的戰爭賠償。也是全世界唯一在二次大戰中,償還完戰爭賠償的國家。

面對不幸的命運,芬蘭人雖然難過,但也默默的思考如何掙脫這個逆境,他們低著頭、慢慢的做、踏實的思考。但最終的目標還是希望可以讓這個藍白交錯的國旗,得以在芬蘭的領土中穩穩的站立。
簡單、沉著,是成就芬蘭驚豔的重要底蘊
(本圖片有版權,盜用將追究侵權)


一次我在芬蘭鄉下,與一位參與過二戰的長輩談論到過程,談話中雖然都是透過年輕人以英文進行翻譯,我們在不精確但卻大概能掌握意思的情形下進行交談。但當我提起Sisu時,我看到他紅了眼眶。因為他知道Sisu的表面雖然是有種的表現,但背後那種默默承擔、理性顧及大局的背後心酸,是只有在芬蘭人的心中才能理解的複雜滋味。而我也很清楚,這個”Sisu”,不是單純用”guts”或是有種就能完整翻譯的。

這就是芬蘭,一個我覺得很有種的國家!

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Beyond Egnlish...超越英語的在地感動

English 

英文,在國際旅遊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。舉凡交通、生活、旅程中的問題,都需要靠著目前世界最通用的英文來與他人溝通、互動。這種感覺很有趣,膚色不同、文化背景迥異的一群人,在異鄉中,竟也能用英文聊天、互動。我想這是舊約聖經巴別塔的故事之後,人類最接近當初可以全面進行溝通的盛況吧。英語帶給我們的,是一個統一規格的世界。不管你身在世界何處,只要使用這個工具,就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資訊。


Beyond English

雖然英語的使用是旅遊中必要工具,但在不同的國家,使用當地的語言卻是可以讓旅人快速融入當地的利器之一。因為語言代表的不只是溝通的媒介,更是一種文化的認同。

幾年前單獨勇闖希臘,途經愛琴海中的Myconos。一天清晨散步在Little Venes區,被白房子環繞的石板路上,忽然感覺白房子上,有位上了年紀的阿伯,用他古希臘雕像中流傳千年的渾圓銅鈴眼瞪著我看,彷彿說著"你們這些討厭的觀光客,打擾我的生活"。畢竟是自己一個人,我其實感到有點害怕,但仍用了希臘語的ya-su(希臘語中的"你好"),跟他打招呼。沒想到這句發音應該很不標準的希臘語,居然瞬間融化了阿伯雕像般的表情,他給予脫帽外加微笑的熱情回應。




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幸福,不該是比較而來

一個影響世界的17歲女孩

今天(10/11)是世界女孩日(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),聯合國在過去的15年中,在全世界各地致力於提升未成年女孩的基本權利,特別是在教育以及童婚等事件上。而讓世人開始注意全球女孩議題的,則是2014諾貝爾和平獎得主─馬拉拉‧優素福扎伊(Malala Yousafzai)。當時才小學四年級的馬拉拉,透過BBC傳遞了在巴基斯坦境內女孩的生活:塔利班政府禁止女孩就學,並且炸毀100多所女孩學校。但馬拉拉的爸爸告訴她,「妳應該和男孩一樣有很多選擇」,讓她堅持繼續發聲,即便是因此受到與多死亡威脅,甚至受到嚴重槍傷,仍無悔地為著女孩就學而努力。她在聯合國發表的演說中提到「讓我們拾起我們的書本和我們的筆。那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。一個孩子、一個老師、一本書和一支筆,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。」那種堅定的信念與勇氣,仍鼓舞著世界無數的女孩。
圖片來源:anchalproject.org

放眼世界,反思台灣

過了三天連假,今天在床上叫醒孩子時提到了世界女孩日的故事。問他說「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國家,小孩或女孩是不能上學的嗎?」睡意仍濃的回我「喔,我覺得他們好好,因為我還想在大睡一番。」當下聽到這話我當然是翻了白眼,因為孩子只希望可以多睡一會兒,不覺得上學有甚麼好處。女孩不能上學這件事,對現在的台灣人來說應該不是個議題,因為政府遷台後就大力推動女子教育,人人皆可受義務教育,所以許多孩子應該很難想像這個議題的重要性。

雖然,有很多人說台灣是鬼島,島內也的確有許多地方是尚待改進的。但是在自由與民主的部分,台灣的確比世界上許多地方都進步許多。當然,若在女權的議題上要跟之前待過的北歐相較,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(此時真心認為之前待過的芬蘭,真的是個適合女性工作的國家啊)。

這是世界很愛比,我們也總是在比:世界大學排名、最幸福的國家、最具競爭力的國家、最環保的都市...(我的博士學位就是靠比較而來的XD)。比排名固然是一種了解世界的方式,但比完之後,我們應該如何思考自己的價值呢?

看完世界,如何想想台灣呢?
幸福,不該是比較而來

看到許多學校在進行國際教育,欲培養孩子世界觀時,常以「你看XX地方的孩子都沒水喝,你們還不珍惜」(這時耳邊同步響起媽媽的教訓"你再不吃飯,人家XX小孩都在吃土啃樹皮")。是的,跟他們「比」起來,我們是比較幸福。但如果我們是那個被比下去的國家,就不幸福了嗎?或是我們的幸福,ㄧ定要踐踏在別人的不幸上嗎?

比較是理性的,但幸福是感性的。在理性的比較之後,是否我們能與孩子看到自己有的、思考可努力的,並轉化為正向的發展目標,而非只是誰比較好?就像馬拉拉一樣,看到了自己的願景,知道環境的不足,但仍懷抱正向動機,為這個美好的信念而努力。

謹以此文獻給為世界女孩努力的每一個人~

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帶小孩,誰說不能住青年旅館?(下)


在前文中,已分享不要因為有了小孩,就捨棄預算經省、豐富旅行經驗的青年旅館;也說明了住青年旅館時,要掌握孩子的生活習慣以及了解旅館的規範配套。今天要分享的,是帶小孩住青年旅館時的行程規劃,以及分享我們住過價錢令人想尖叫的"最豪華"青年旅館。

行程規劃

青年旅館,雖然設備不豪華,但通常靠近觀光景點,並且交通方便。帶著孩子自助旅行,為了符合孩子的生心理需求,通常在行程規劃上不會太緊湊,而可以藉助青年旅館地利之便,以及各項設施,讓帶孩子的旅遊行程更加便利。

首先,帶著孩子旅行的東西一定很多(娃娃、玩具、餅乾、果汁、外套、毛巾...)。如果要去很遠的地方走一整天的行程,要帶著隨手"家私"一定不少,但如果可以以將行程粗略規劃為2-3段,便可大大減少出門手邊要帶的東西。這三段可分為上午、下午以及傍晚:上午在旅館吃完早餐之後,開始第一段行程;中午午睡(孩子大多需要)之後開始下午的第二段行程;晚餐後可在附近再散步一下,完成第三段行程。如果訂的是鄰近觀光景點的飯店,應該價錢會讓人想尖叫,所以青年旅館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最棒的來了!!因為我們是帶孩子旅行,所以作息跟一般住青年旅館的人不一樣(不知道有甚麼好高興的地方是嗎?呵呵)。起床時間早於一般背包客,可以第一個享用青年旅館準備的早餐(大多有準備簡單的早餐);中午回來午睡時,幾乎整間飯店都是你的、整個房間都是你的(其他人大多不會回來,有些hang over的可能才剛起床勒),這時可以讓孩子稍微放鬆一下,恢復正常的音量。而傍晚午餐、7-8點洗澡,也跟比大多的背包客來得早些。而晚上早早哄孩子入眠,錯開大家回來之後稍為吵雜的時間,也可利用孩子睡著後的時間,趕緊再查明天的詳細行程規劃。總之,因為帶著孩子的正常作息,住青年旅館時,反而可以跟大多數的人錯開,享受更多的使用空間

【案例分享】令人想尖叫的挪威奧斯陸青年旅館

用著八人的房間、享受私人的廚房與衛浴,這享受直逼高級飯店了!!

看著廉價航空從芬蘭飛到奧斯陸只要15歐的驚人價錢,雖然知道挪威的物價很高、住宿很貴,但還是用力把"buy now"鍵按下去惹。這家旅館,是位於挪威市中心不遠的地方,因為他們規定帶小孩的家庭需要訂一個私人的房間(尖叫1),所以我也只好忍痛按下"private room"的按鍵了(尖叫2)。(還沒講到價錢ㄋ!!)是的主播,這私人房間每一晚、每一個人頭要價3000,我們只住了兩晚,但卻要12K啊(尖叫破表~~),這在台灣完全可以住五星了啊!!不過那天我們入住時,他們因為沒有兩人房了,所以直接很阿莎力的給我們8人房,裡面還有附一個私人小廚房以及衛浴(原本是八人共用),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(我確定這成語用錯!)。

在這趟旅程中,小旅人直問我說
"怎麼沒有其他人跟我們住,哈哈"

附上之前舉過另兩個例子的房價(幣值都以NTD計),以及網址:
拉脫維亞里加(Riga, Latvia) 每人每晚300 http://www.rigahostel.com.lv/cheap_accommodation/
瑞士日內瓦(Geneva, Switzerland) 每人每晚 1500 http://www.cityhostel.ch/site/en/
挪威奧斯陸(Oslo, Norway) 每人每晚 3000 http://www.ankerhostel.no/




【後記】
生命有很不同的滋味,旅遊也是。嚐過舒適豐富的旅行滋味後,也試試簡單基本的青年旅館之旅吧。帶著孩子住青年旅館,看似挑戰重重、難度倍增,但經歷了之後,那種「我們也可以做得到」的感覺,真的很棒! 也為在您的家庭旅行檔案中,增加了另一個有趣的經驗。

有機會也帶著您的孩子,體驗不一樣的旅行滋味吧!

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

帶小孩,誰說不能住青年旅館?(中)


前一篇帶小孩,誰說不能住青年旅館? (上)文中以與大家分享了帶小孩住青年旅館的想法,今天想從技術面出發,說明若有機會帶小孩住青年旅館,應該注意孩子生活習慣、旅館配套以及旅行規劃三大方向,以及分享另外一個實際案例。

與孩子一同挑戰背包客的旅行,將會您與孩子極為特別的回憶


掌握孩子生活習慣

我必須很誠實的說,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跟住青年旅館,堅持度過高(如太會認床、需要完全安靜的空間)以及有特殊狀況的(如睡前一定要哭一小時)孩子,在住青年旅館時會比較辛苦(我是說爸媽辛苦...)。雖然不是完全無解(可以在公用廚房中抱著睡著再端到房間、可以訂獨立寢室、公共衛浴的房間),總之平常把孩子教好一點,這個時候就真的可以幫爸媽一些大忙。

住青年旅館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在洗澡與就寢的習慣。洗澡的部分,是否孩子有常用的、慣用的洗澡玩具?是否可以接受蓮蓬頭淋浴?(HOSTEL一定沒有浴缸的啦,還有蓮蓬頭直接黏在牆上的那種)。在就寢的部分,睡前是否有固定的舒緩活動(如讀故事書、看一點點動畫影片...),睡覺時是不是有固定要抱的娃娃、一定要蓋的小被子? 以上與孩子習慣相關的"傢俬"若能準備得當,可為孩子的青年旅館之旅提供莫大助益。

當時我的孩子兩歲多,在出發前我先跟他說明我們會住的地方大概是長怎樣,會跟其他人一起睡、要跟其他人一起用廁所...(因為認知發展有限,我並不覺得他在行前記住了多少,但我還是如唸經般跟他說"睡覺時不能吵,不然老闆會來罵你...")。

洗澡的部分平常我們都用盆浴的方式,但在行前一兩週開始漸歇性的使用淋浴讓孩子習慣。但慘的是當時遇到的是固定在牆上的蓮蓬頭(帶小孩遇到那種真的是很難洗...),解決方法是去附近超市買大罐飲料,用空瓶盛水給小孩洗澡。

睡覺的部份我的孩子有比較多"步驟",前他通常會看15分鐘的動畫,這個相當簡單,因為我們也一定會帶著筆電,所以把影片存入,睡前讓他在床上看即可。另外睡覺時他通常要抱一個娃娃、蓋著毛巾,我就讓他行前自己選一個陪睡小娃娃(第一次帶他每天抱的,第二次之後讓他選一隻小的,不然行李很重ㄋ),每次我們也都會帶著毛巾讓他好入睡。

青年旅館中,雖然環境不同,但卻可以在掌握孩子重要生活習慣的前提之下,讓孩子也可以適應

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

帶小孩,誰說不能住青年旅館?(上)


我有小孩、我有點窮,但是我很愛玩...

很多人覺得有了小孩住青年旅館幾乎是天方夜譚,因為青年旅館大多沒有獨立的衛浴、私人的空間、衛生條件堪慮...。之前走訪紐約時(也是很窮> <),我的確有遇過這樣的情形(當時豌豆公主我忍不住淚崩...),但不知為何在歐洲的幾次經驗下來,帶著孩子住了北歐、東歐、中歐幾次青年旅舍,似乎都沒有這樣的情形。所以如果有機會走訪這些地區,強烈建議可以嘗試住住看青年旅館。

旅居北歐的那段時間,身邊有一個兩歲的拖油瓶小寶貝,而且三人只靠一份微薄的津貼渡日...但再多的外在條件,也無法阻擋我想趁機會走跳鄰近國家的強列動機。於是我似乎沒有選擇的走上廉價航空以及青年旅館之路,這一路走來有好多的血淚故事,容我之後慢慢道來。以下就以案例分享,輔以我歸納出的一些心得,供大家參考。

圖片來源:http://budgettraveller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11/Slaapzaal_MG_3060-2.jpg


Why hostel? 
說明:通常我們稱旅館為hotel,大多是獨立套房、衛浴的旅店;而青年旅館則稱為hostel,較多是共用的房間(有時也會有獨立的房間)以及衛浴。

記得那時有人問我,幹嘛要住青年旅館不住飯店呢?(何不食肉靡啊...)
我必須承認當初最主要考量是我很窮,在歐洲旅行主要花費有三交通、吃、住。交通的部分是一口價,真的很難省的;住的部分就可以透過青年旅館省下一大筆開銷,更棒的是還可以在旅館中的廚房簡單開伙,省下大筆外食的費用(之後我再另闢一篇仔細說明歐洲HOSTEL開伙的SOP)

幾次旅行經驗後,我倒是認為目前我還是會選擇住青年旅館,因為現在的我,喜歡冒險嘗鮮,體驗不同的人事物(而且口袋很空)。青年旅館是一個背包客聚集的地方,許多來自不同國家、多元背景的旅人(未必只有年輕人喔)在這裡聚集,因著共享的空間,大家會有深入的交流;因著相似的旅遊動機,大家有共同的話題甚至寶貴的經驗分享,而這些東西,是在一般高級飯店中較難獲得的。

所以我希望可以在這個階段,透過青年旅館的住宿換得更多的國際交流經驗,一方面也可以挑戰自己對不同環境的耐受度。等到年紀較長、銀彈充足之後(為什麼這麼確定老了一定會有錢呢?),可能對環境舒適的需求就比較高了,再慢慢朝向豪華的旅館前進。

當然,不是所有小孩的家庭都適合住青年旅館的,這與孩子特質、旅館配套條件以及旅行規劃有關。以下先呈現我的一個得意之作,下篇再進一步分享與帶孩子住青年旅館的眉眉角角。

【案例分享】拉脫維亞里加青年旅館

那次我們搭著廉價航空、訂了超便宜的青年旅館,準備衝向芬蘭附近最便宜的旅遊國家。行前比較了幾家青年旅館(小撇步容後再述),被這一家給深深的吸引了,因為他的評價不錯,你猜猜住一晚一個床位多少錢???  20 euro? NO! 15 euro?  NO! 10 euro? NO! 每晚每個床位當時只要9歐元,折合台幣大約360(我想台灣寶島應該也沒這價錢吧)。

帶小孩住Hostel初體驗,順利PASS(呼~~)
既然住青年旅館反正也就沒啥隱私了,所以以乾脆就選擇跟14個人共住(同房人數越多價錢當然就越便宜)。其中的設備細節我就不一一詳述,但我只能說,你想得到、需要用的基本東西全部都有,從網路設備、撲克牌、電視....,不豪華、但可用合用。而這可愛的小拖油瓶寶貝,也順利地跟著我們就在這裡住上三晚(更堅定了我之後一定都要訂青年旅館的念頭)。


HOSTEL設備不豪華,但該有的都有了。這樓梯間的小小客廳,也讓我們消磨了不少小憩的時光。
親愛的朋友,如果你有小孩、銀彈不多但還是很愛玩的話,真的不要錯過了青年旅館這個旅遊花費少、旅遊經驗值高的好選擇,下一篇將分享帶孩子住青年旅館的行前教育、訂房準備以及遊程規劃三個部份可以注意的地方。

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

open your minds, open your eyes 心開了,眼就開了

多元文化

在國外旅遊(甚至是國內)的時候,聽聞到不同文化的風俗習慣,您的反應是什麼?
日本人的超級彬彬有禮、越南的鴨仔蛋、拉丁美洲的巫醫...
對您來說,面對多元文化時,您覺得有趣、好笑、嫌惡、還是嗤之以鼻...?

曾看過家境不錯的長輩,在周遊列國時,面對不同的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給予「野蠻」、「粗俗」、「不衛生」 的回饋。本位主義的思維其實很容易讓這些旅遊中最寶貴的元素大打折扣,且我大膽的推測,在周遊列國後的心境、視野也很可能與出國前沒什麼不同。也看過一些朋友,在國際旅遊時總是以「跟台灣比較」的方式進行「評分」。當然,面對文化的不同,我們一定是基於既有的經驗進行比較。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面對不同文化時,以系統性的方式思考,了解其形成脈絡以及與既有經驗的異同之處

以我的芬蘭經驗為例:許多人對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是報以極為羨慕的眼光,初訪芬蘭時,我也認為高品質的教育、完善的社會福利...真的是適合人居住的地方。然而深入思考該國沉重的稅賦(40%起跳)後,似乎就可以了解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基本概念了。

旅遊中的空白

而旅遊中的空白,是沉澱所見所聞、在緊湊的遊程中讓頭腦有思考空間的最佳安排。
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廣場附近,聽聽音樂、坐著放空。
那種舒適坦然的感覺,讓我們有機會嗅到在地的味道。
曾經跟團出國,旅行社為了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,所以總是將所有行程排滿,或是盡可能走跳所有景點。在這樣的安排中,可以說是點狀性的摸到、踩到了許多地方,但是旅遊過的景點卻很難在心中、腦海留下深刻的足跡。更別提每次要注意集合時間,對參觀中造成的壓力了。

帶著孩子旅遊後,我會刻意安排一些彈性的時間(是,你也可以說我是被迫的,哭哭),剛開始時會覺得可惜,但在這些沉澱與空白中,我體會到了更深層的旅遊價值。孩子在遊戲場遊玩時,我看到了當地家長與孩子的互動;與家人在廣場吃點心小憩時,我可以把腦袋放空,觀察當地的人事物,並且思考所見所聞,這真的是之前一個人旅行時,較不容易感受到的。

心開了,眼才會開

所以日後在規劃旅行時,我總會去在地人會走跳的景點,並且規劃出彈性的空白時間,讓自己跟家人在身體的休息中,整合所見所聞。而也就是在這些思考與隨想中,讓自己的思維與心胸更加開闊,同時開啟我的觀察視野,看到更深入、更多元的在地智慧

隔天,同樣的廣場,同樣的空白時光,一群熱情的年輕女孩,正在進行free hugs的活動。
放空的小旅人與之相遇,有些靦腆,有些興奮
 下次旅行時,別忘了安排空白時光,
讓這些彈性的思考時間 open your minds then open your eyes!

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

旅遊中的國際教育

什麼是國際教育?

在國際化、全球化的洗禮之下,為了追求經濟、貿易的突破,以及掌握最新的競爭趨勢,從十年前許多國家已經開始討論「國際教育」。較具代表性的是美、澳、英國的國際教育政策規劃內容。

2004年英國的「將世界整合在世界級教育(Putting the World into World-Class Education)」提到,計畫透過政府補助與國際夥伴合作中,達到英國從兒童到成人皆能洞悉全球社會與經濟體的發展中,擁有生活與經濟的競爭力。2008年澳洲的「墨爾本宣言:澳洲下一代的教育(Melbourne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al Goals for Young Australians)」中,進一步指出澳洲青年應從跨文化了解(Inter Culture Understanding, ICU)的概念開始,針對新興發展的亞洲,培養自身語言、科技與創新的能力。而2011年美國提出的「國際知能:接軌國際的準備(Global Competence: Prepare Youth to Engage with the World)」中,則是具體指出國際教育的概念架構、學科基礎,並且在課程與教學中,透過探究、覺知、溝通想法、以及付諸行動的方式,以達到讓美國青年接軌國際的目標(我知道你已經不想再看下去了,下面有我的白話文解釋)。

國際教育的三大重點

前述國際教育的三大重點為「接觸、行動、思維」。在國際化的社會中,希望孩子從語言學習開始,嘗試接觸其他國家的文化;接著透過學習、經貿、旅遊等各種可增加交流的機會,展開多元文化的交流行動;且在行動過程中,培養文化覺知、反思、比較、批判的思辨能力,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接觸國際、在國際社會中的行動思維,讓孩子具備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

旅行中的國際教育

出國旅行,提供了最鮮活、最動態的國際環境,在身處異地的情境中,所聽、所見、所聞中充滿了可以進行國際教育的元素。但在此基礎下,還須透過在地行動與反思,才能在表面歡樂的出國旅遊之外,深化為有國際教育意涵的深度學習。舉例來說: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經常出國,但詢問他們的旅遊經驗時,卻是令人驚訝的粗淺。大部分的孩子只知道自己去了哪些國家、吃了什麼東西、玩了什麼樂園,其他關於旅遊地方簡單的歷史地理背景、人口組成、發展過程不甚清楚;對於當地的風俗習慣、特有文化、語言使用也一概不知,可惜了家長安排的出國旅遊的心力與金錢,更別說是希望藉由出國旅行來達成國際化的目標了。
出發前的候機時刻,是讓孩子了解這趟旅行的最佳時刻了。
透過適當的引導,可以激發他們心靈中主動觀察、探索、思考旅程中的所見所聞。

出國旅行+行動+思維=最好的國際教育

其實,旅遊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最好的學習環境,因為旅遊抽離了孩子既有的生活環境。在語言、人口、交通方式、甚至食物都可能出現差異的環境中,若能讓孩子在旅遊的過程中與現在的經驗進行比較與對照,鼓勵孩子感受周遭環境的事物的異同、激發孩子對於不同經驗的思考,讓孩子不只是人出國了、他的思考也跟旅遊地進行了深度的互動,這樣思考的習慣,絕對是促使孩子國際化的思維基礎。舉例來說,若是能將迪士尼樂園的發展背景、特殊規畫理念、人物特色等,用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方式告訴他們,或讓他們思考與比較與附近公園溜滑梯的異同。在思考之後,他就可感受迪士尼的特別魅力,了解自己身在何處、對此環境產生探索的動機。不然,迪士尼的遊樂器材與劍湖山的有甚麼不同呢?又為何要千里迢迢出國去玩呢?



香港迪士尼飯店中,一群大人與小孩邊玩邊學的精采回憶!

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

芬蘭深極簡


近幾年不論是在居家裝潢、飲食健康以及人文閱讀的領域中,都吹起了北歐極簡的炫風。而芬蘭,是北歐極簡中的深極簡。歷史背景的影響之下,芬蘭不如瑞典、丹麥過去擁有強盛的王國;地理背景的影響之下,芬蘭不如挪威有石油資源、也不如同冰島有著獨立不易被入侵的空間。芬蘭,左與過去強盛的瑞典王國為臨,右與強大的俄羅斯為臨。在沒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加持之下,芬蘭只能透過務實的精神,穩紮穩打的在歷史的洪流中緩慢的前進。也正因為如此,整個芬蘭散發著一種令人屏息卻又舒暢的簡單氛圍。

芬蘭地表多為古代冰蝕之後留下的痕跡,所以在其境內佈滿的大大小小的湖泊,有千湖之國之稱。同時由於芬蘭地表土壤並不肥沃、一年的寒冬又長達五個月之久,所以地表最多的植栽就是筆直的松樹。芬蘭的生活,也就是依著湖水與森林中運作的。



森林與湖泊,散發芬蘭特有沉靜且安穩的呼吸空間,芬蘭人也常在樹與湖之間,尋找心靈的寧靜時分。秋天時節,披著楓紅的五彩森林適合全家大小漫步其中;冬天雖然寒冷也綿長,林間小道卻是最好的自然滑雪道、結冰的湖是最佳的滑冰場;短暫的春天帶給芬蘭無線的生機;而令人期待的夏天湖與森林則是最佳的戶外活動空間。不論哪個季節,總能看到不同年齡的人,盡情地徜徉在湖泊與森林間,毫不掩飾對於樹與湖的迷戀,也自豪的將此做為粹煉極簡思維的源頭。

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

旅行後,留下的是什麼?

為什麼旅行? 

濺血教堂( Церковь Спаса на Крови)
聖彼得堡,俄羅斯
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旅行?  
為了放鬆?為了紓壓?
那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就又想旅行了?
緊繃的神經放鬆了之後還是會被工作上緊發條、釋放完的壓力還是會在緊湊的生活中逐漸累積...
只有一件事,是旅行後不論多久也不會忘記的,就是旅行中的學習與體驗

還記得您印象最深刻的旅行嗎?

不管是哪個國家、哪個季節、跟誰一起旅行,那個記憶中的橋段,一定都是一種完全有別於過往生活與學習的經驗,可能是在機場奔跑趕班機的那次、可能是在餐廳裡點了牛排卻來了漢堡的那次、也可能是在青年旅館中胡亂煮出一桌好料的那次...。

不管是哪一次,讓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旅遊經驗,大多都是透過您與旅遊脈絡中人事物的深刻互動而形成的。也就是當旅行中出現一些挑戰、意外時,您與這些美麗的經驗相遇,體驗了、學會了一些過去沒有發現、想過的東西

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

故事,從這裡開始...



身為一個母親、讀的是教育、擁有一些國際經驗,我開始認真思考我的經歷能給我的孩子什麼學習上的幫助...

故事,從這裡開始

十多年前,第一次出國,去香港,來回兩個多小時的飛行全部在緊繃中度過。玩得很高興,也覺得自己終於「出國」了。當時的旅遊,對我來說,是一個新奇好玩的經驗。

之前因著研究,有一年多的時間待在北歐。走過十多個國家、12多萬公里,從紐約都會的學術會議到北國long stay...,好多文化的激盪、生命的感動,都一一在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記。但更令我著迷的,是每一次旅遊帶給我的感動。現在的旅遊,對我來說,是一個結合生命故事的學習經驗。每次的見聞也讓我的國際視野有了更多不同層次的昇華...

繞地球三圈的感動與學習

繞地球三圈多的旅遊中,剛開始是自己、或是跟著家人規劃旅遊行程,從紐約到希臘、從香港到東京...;有了孩子之後,挑戰的範圍更延伸到北歐。我們試著以自己的生命經歷出發,基於旅遊目標的設定,試圖規劃出與旅遊地的互動藍圖,所以自助旅行成了大多時候的選擇。

因著自己規劃行程、查找資訊,以及在行程中的體驗與學習,在出國與回國間,每次的旅行讓我又多懂了一些、思考的深度與視野的廣度又提升了一些。旅遊不再只是放鬆心情的被動紓壓,更成為讓生命經驗更加豐富的主動學習。

關於旅遊,我想給孩子的是...

身為一個研讀教育知識15年以上的不成才教育研究者、以及曾在教學現場打滾過的教師。在擁有這樣的國際經驗後,我能為孩子做事情到底是甚麼?告訴他各國的奇聞經歷嗎?教他說一口好英文嗎?告訴他機票要怎麼買嗎?常帶他出國讓他國際化嗎?...前述的種種選項,或許可以逐項條列並完成,但這些東西充其量只是零碎的知識,並非整合的能力。

學習旅遊、旅遊學習」。這是一個有別於過去旅遊只是放鬆心情、增廣見聞的被動概念,而是在旅遊之前跟孩子學著規劃旅遊、如何旅遊,在過程中了解知識整合與應用的實際過程,並且在一些時候檢視與思考自己的國際觀。所以,在旅遊前學習如何旅遊;在過程中透過旅遊進行學習。在 learn how to travel & travel for learning 不斷交織的過程中,除了旅遊經驗之外,更能提供孩子運用、整合知識與拓展視野與思維的機會。

Learning by Travelling!

我將在此部落格中,分享跟孩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旅行學習經驗及具體做法,同時穿插與家北國的生活點滴與國際教育的相關思維。
準備計畫下一次的旅行,或準備開始再思國際觀了嗎?讓我們一起出發吧!


漫步在里加(拉脫維亞首都)舊城區,展開一趟驚奇未知的冒險!
(Riga, Latvia)